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七人普”)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七人普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准确反映了当前人口变化的趋势性特征,获得了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我们正在抓紧对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开发,后续会采取更多方式公布和共享普查成果,配合相关部门加强人口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最大程度发挥普查的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有针对性地制定人口相关战略和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信息支持。
宁吉喆还表示,我国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目前,我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8.8岁,总的看,依然年富力强。美国最近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平均年龄是38岁,和我国的水平差不多。
股市上,养老概念短线拉升,宜华健康涨停,延华智能、悦心健康、开能健康跟涨。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通报,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性别方面,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地区方面,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000万人至5000万人之间的省份有17个,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其中,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35.09%。家庭方面,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年龄构成方面,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教育方面,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方面,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国家统计局表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追溯和问责机制,确保普查数据可核查、可追溯、可问责。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和企业大数据,对普查数据开展精细化比对核查。各级普查机构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要求,认真开展质量验收,确保普查各阶段工作质量。为客观全面评价全国人口普查登记质量,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了事后质量抽查,结果显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漏登率为0.05%,普查结果真实可靠。4月14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聚焦了人口转型的问题。在此篇论文发布后,A股二胎概念、辅助生殖等题材股出现明显异动。Wind二胎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0.98%,板块内的金发拉比和朗姿股份年内股价已经翻倍。养老产业指数今年来累计上涨3.89%,辅助生殖指数今年累计上涨11.75%。“人口转换”下,资本市场真正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对此,中泰证券认为,“人口转型”真正的中长期投资机会或在“老龄化端”:未来5-10年,伴随国内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围绕“纯老年需求”增加的相关行业,如:养老护理、殡葬等市场空间或快速增加。而真正的“十倍牛股”投资机会或在老龄化加速下,全社会消费心态的变化:中青年人对预期寿命的提高及提前防老的心态,如:因为担心年老后生活开支,故增加保险方面支出;因为希望延缓衰老,故更加注重健康方面支出:药品保健、医美、药妆、健康饮料将越来越受青睐;因为担心缺少陪伴,故宠物经济盛行。另外,作为“世代财富传承”及边际消费倾向最强的95-00后年轻人的“新世代消费”,如:新潮国货、互联网消费等亦将是“人口转型”下重要的消费投资机遇。但对于放开生育预期下启动的二胎概念和辅助生殖概念的投资价值,机构分歧不小。中信证券预计,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生育政策或将渐进式调整。预计将放开三孩生育,而生育鼓励政策将在未来十年循序渐进地加码。短期来看,预计放开三孩生育可使新出生人口提升约10%。中性假设下,进一步考虑堆积效应,预计提升效果可到14%左右。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则预计该效果足以使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5-1.8之间。中长期来看,要将生育率维持在适度区间,仍需要生育鼓励政策的支持。也有机构并不看此类投资机会。中泰证券认为,少子化与老龄化的根源并非政策,而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工业化抬高了现代家庭抚养子女的成本与婚育年龄,城市化压缩了居民居住空间并增加了生活成本与压力。因此,即便国内鼓励生育类政策落地,恐怕也难以改变生育率下行的大趋势,对于当前市场热炒的“放开生育”类主题性投资机会持谨慎态度。此外,人口问题对财富的最大影响是房价。申万房地产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下跌5%,板块内万科A累计下跌4%,保利地产下跌13.15%。国金证券指出,人口对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影响更为深远。2019年我国新生儿数量为1465万人。即便往后维持住当前的新生儿数量不下滑,以人均居住面积35平米做测算,2020年新生儿的需求仅对应4.5亿平米新增住房需求,相对于我国目前300-400亿平米的存量房仅1%-1.5%。无法改善或提高生育率,将面临长期新增需求不足的问题。新增需求不足更可能逐渐演变成存量库存过剩的问题。中泰证券认为,伴随我国人口向老龄化与少子化转型,以GDP增速为代表的经济总量指标大趋势下行方向或是某种程度的必然。在此背景,放宽地产调控力度或维持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一定程度上或减轻房地产大幅下行对经济的冲击及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全国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于2019年10月开始部署,2020年11月1日零时正式展开。普查范围覆盖大陆31省份,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普查结果将详细展现中国人口规模变化、年龄结构、婚姻生育、迁移流动、受教育程度、住房情况等方面数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2010年,当时的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展节点、即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在第七次人口普查前夕,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曾表示:“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将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到,要“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将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各大部委已先后人口问题发声、或细化实施相关政策。